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利托尔诺是( )的代表人物。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 心理起源说
2. 《爱弥儿》是( )的教育代表作品。
A. 洛克 B. 卢梭
C. 夸美纽斯 D. 杜威
3. 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重要的途径是( )
A. 科学实验 B. 社会经验
C. 生产劳动 D. 学校教育
4.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高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
A. 生理活动 B. 心理活动
C. 认识活动 D. 实践活动
5. 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功能。
A. 导向 B. 激励
C. 评价 D. 调控
6. 现代学制早出现在( )
A. 美国 B. 欧洲
C. 中国 D. 英国
7.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 )
A. 唐宋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明清时期 D. 元朝时期
8. 各学科教材的编写都要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之中。这体现了编写教科书要遵循( )的原则。
A.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B. 理论与实践统一
C. 知识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D. 知识与能力统一
9.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提出了非指导教学法。
A. 罗杰斯 B. 加涅
C. 奥苏伯尔 D. 布鲁纳
10. 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其根本任务是( )
A. 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B. 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C.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D. 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11. 德育目标须落实到( )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A. 德育原则 B. 德育内容
C. 德育过程 D. 德育途径
12. “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 )
A. 思维的间接性 B. 思维的直觉性
C. 思维的概括性 D. 思维的灵活性
13. 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多种选择的冲突是( )
A. 双趋冲突 B. 趋避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14. 幼儿学习古诗时所运用的识记方式是( )
A. 意义识记 B. 机械识记
C. 理解识记 D. 逻辑识记
15. 学生对背诵枯燥乏味的英文单词没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帮助考研或涉猎更多的外文资料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会引起和维持其学习外语的( )
A. 无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 有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16. 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这种情感属于( )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自豪感
17. 世界上早的智力测验是( )
A.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B. 斯坦福—比纳量表
C.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8. 下列关于行为契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契约的陈述不用非常具体 B. 把制订好的契约告诉他人
C. 使契约能在短时期内实现 D. 追求一系列的成功
19. 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概念是( )
A. 期望 B. 强化 C. 动作 D. 完形
20.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 )
A. 选择 B. 监督
C. 维持 D. 调节
21. 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行为的是( )
A. 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 他总是烟酒不沾
C. 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 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终身教育即成人教育。
2. 讲授法可以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3.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4. 小明一天上网4小时,他患有网络成瘾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发展性评价的特征。
2. 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点。
3. 简述培养中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4.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一初中女生把一个男生写给她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为了严厉教育学生,班主任对这个男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为了“杀一儆百”,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开了情书,导致该男生终退学。
请用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相关知识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2. 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三,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他很惭愧,他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大器,晚成。”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8分)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1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 B【解析】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作是《爱弥儿》。
3. D【解析】略。
4. D【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5. 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6. B【解析】略。
7. A【解析】“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早显露。
8. A【解析】略。
9. A【解析】略。
10. D【解析】略。
11. B【解析】略。
12. C【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一切科学的概念、定理和定律、法则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是思维概括的结果。
13. D【解析】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14. B【解析】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幼儿学习古诗时采用多次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即平时所说的的死记硬背,属于机械识记。
15. C【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服从于当前活动任务需要的注意,属于注意的高级形式。在一些内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的科目学习中,使学生了解知识掌握后的功用和社会价值,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可以使他们进入有意注意的学习活动。
16. C【解析】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17. A【解析】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称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18. A【解析】契约的陈述须非常具体。
19. A【解析】期望是个体依据已有经验建立的一种内部准备状态,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关于目标的认识和期待。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概念。
20. D【解析】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21. C【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C项既对他人(营业员)有意义,又对社会(文明)具有道德意义。
二、辨析题
1.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2.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了一个现成信息的载负者和传递者的作用,而学生则仅仅起着记忆器的作用。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如果教师在运用讲授法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注知识,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注入式的;如果教师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这种讲授就是启发式的。因此,讲授法既可以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3.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如果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4.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上网时间是判断网络成瘾的自然标准。不过时间只是一个参考指标,不能武断地规定上网时间超过多少小时就算是网络成瘾。如果上网已经侵占了个体正常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并且为家人、朋友和同事所显见,则在多数情况下上网时间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此外,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还包括网上行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指标、生活事件指标、直接指标和典型指标。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 (1)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2)要求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3)注重过程评价;(4)关注个体差异;(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2. (1)从社会发展角度讲,有助于文化遗产的系统传承;(2)从学生角度讲,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实现智力的充分发展;(3)从教学角度讲,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容易组织,也容易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4)从国家角度讲,在保证尖端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3.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
4. (1)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
①运用先入为主的策略,事先预防课堂问题行为;②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2)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
①控制策略。②矫正策略。第一,熟悉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内容;第二,遵循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第三,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程序;第四,有一些课堂问题行为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处理和矫正,教师应协助心理辅导教师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帮助。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 这一材料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的规律,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①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②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③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材料中的班主任只是对写情书的男生严厉批评,没有重视培养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违背了上述德育过程规律。
(2)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材料中的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开学生写的情书,是不尊重、不热爱学生的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只有把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佳教育效果。
2. (1)朱勃“早慧”和马援“大器晚成”说明了个体能力的发展存在早晚差异,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
(2)这则材料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施教学时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本材料说明了教师期望的重要性。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要对其失去信心,而是要多加鼓励,让儿童了解到他是有能力和希望成为好学生的。在老师的积极鼓励、循循善诱下,学生是有可能变好的。如果对暂时学习不好的学生加以打击,会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