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 )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春秋》 2. 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第三步是( ) A. 定义 B. 讽刺 C. 助产术 D. 启发 3. 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 )制约的标志。 A.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传统 D. 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4. (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 华生 B. 格塞尔 C. 洛克 D. 弗洛伊德 5.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 B. 增强学生体质 C. 增强运动的能力 D. 发展学生良好品德 6.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 ) A. 学校的产生 B. 教育实体的出现 C. 学制的建立 D.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7. 隐性课程是( ) A. 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 B. 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 C. 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的课程 D. 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课程 8. 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 孔子 B. 昆体良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9. 我国古代墨子提出:“夫智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它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巩固性原则 B. 量力性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0.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 A.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 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C. 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 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11. 通过报告、谈话、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A. 品德评价法 B. 说服教育法 C. 情感陶冶法 D. 实际锻炼法 12. 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说明人有( )的差异。 A. 心理过程 B. 认知过程 C. 个性心理倾向性 D. 个性心理特征 13. 心理学研究指出:2~3岁是学习口头言语的佳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佳期,学习外语应从10岁以前就开始,学习乐器在5岁左右开始为佳。这些都说明了心理发展存在(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14.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阶段的划分,少年期的年龄阶段是( ) A. 6、7~11、12岁 B. 8、9~11、12岁 C. 14、15~18、19岁 D. 11、12~14、15岁 15. “急中生智”所描述的情绪状态是( )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理智 16. 《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孤僻内向。其气质属于(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17. 奥苏伯尔认为,( )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佳学习方式。 A. 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 机械的接受学习 D. 机械的发现学习 18. 下列哪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 A. 记忆能力 B. 绘画能力 C. 运动能力 D. 社交能力 1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表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 内部学习动机 B. 外部学习动机 C. 社会交往动机 D. 自我提高内驱力 20.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中的S因素是指( ) A. 一般因素 B. 特殊因素 C. 流体因素 D. 晶体因素 21. “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 练习 B. 示范 C. 言语指导 D. 反馈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杜威强调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否认课程的组织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