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 )教育的一大特征。 A. 古代埃及B. 古代印度 C. 古代巴比伦D. 古代中国 2. “相观而善之谓摩”是指在教学中要( ) A. 互相观察,互相模仿B. 互相观摩、切磋 C. 互相观摩,从而变得善良D. 注重教材教法分析 3.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 ) A. 学生文化B. 教师文化 C. 校园文化D. 精神文化 4. ( )认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A. 吴伟士B. 施泰伦 C. 华生D. 格塞尔 5. ( )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A. 劳动技术教育B. 劳动教育 C. 社会公益劳动D. 美育 6.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 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 制度化教育阶段 C. 非制度化教育阶段D. 学校教育萌芽阶段 7. 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 杜威B. 斯塔弗尔比姆 C. 泰勒D. 裴斯泰洛齐 8. 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D. 实际锻炼法 9. 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 A.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B. 讲述、讲解、讲读、讲评 C. 讲述、讲评、讲演、讲读D. 讲解、讲演、讲读、讲评 10. “平行教育原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 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原则 B.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1.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导生制B. 设计教学法 C. 特朗普制D. 道尔顿制 12. 人们有时会发现夜空中的月亮似乎在动,这是( )现象。 A. 动景运动B. 诱导运动 C. 自主运动D. 运动后效 13. 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 ) A. 动作对象的物质性B.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C. 动作对象的观念性D.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14. 在头脑中提炼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称作( ) A. 分类B. 概括 C. 抽象D. 比较 15. 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 前习俗水平B. 后习俗水平 C. 准习俗水平D. 习俗水平 16. 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 A. 信度B. 效度 C. 难度D. 区分度 17. 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好方法是( ) A. 机械学习B. 发现学习 C. 接受学习D. 观察学习 18.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中基本的层次是( ) A. 本我B. 自我 C. 超我D. 潜意识 19. 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 A. 作用B. 社会意义 C. 动力来源D. 个人的前途 20. 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 )阶段。 A. 关注生存B. 关注情境 C. 关注学生D. 关注自我感受 21. 与“口服心服”“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 ) A. 真从众,不从众B. 真从众,权宜从众 C. 权宜从众,不从众D. 权宜从众,从众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对立的,二者不可转化。 2.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3. 过度学习越多越好。 4.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时,教师须推迟教学活动。